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校主站

媒体衡师

【非凡十年 · 衡师篇章】衡阳师范学院:十年砥砺绽芳华 科研聚力绘新章
文字:周睿 温晨    编辑:贺旖旎    来源:网易新闻 
加入时间:[2022-11-30]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2-11-30 14:57

作者:周睿 温晨

党的十八大以来,衡阳师范学院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潜心研究与育人,提振科研实力,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十年来,科研创新活力明显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大幅增强,科研育人质量显著提升,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了衡师智慧。

深化科研政策改革,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党十八大以来,学校党委和行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以激发科研创新活力为抓手,科学谋划,推出了一系列激发科研创新创造的政策。

科研人才是科研创新的关键。为加强科研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学校党委在2009年做出实施“双百工程”的决策,旨在引进“一百个博士、一百个教授”,推动适应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科研队伍的建设推动了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助力了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双百工程’的有效实施对学校申报硕士点单位起到了关键作用。”科研处处长邓运员教授介绍。

 

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衡阳分中心在衡阳师范学院建立。通过这个窗口学校能够直接参与协同单位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院士郭华东主导的国际科学计划“数字一带一路”(DBAR)中的“数字遗产”项目研究工作。科研平台的建设整合了学校有限的资源,让科研人员凝练方向,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

同时,为激励科研人员科研创新,学校科研处不断调整科研奖励政策,为各项科研项目提供丰富的经费支撑。近年来,学校争取和投入的科研经费稳步增加,年均达到5000余万元。科研项目稳中有增,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4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由同期的23项增加到113项,增加近四倍。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2项(含国家级2项),比同期的26项增加了62%。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345篇,学术专著270部,比同期的990篇(部)增长63%。获横向科研项目675项,合同金额7646.4539万元,进校经费5773.3356万元,进校经费比同期的274.5696万元增加约20倍。

构建转化服务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落实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推进衡阳市“三强一化”建设,主动服务省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学校科研处将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专利的转化作为工作重点,围绕实现专利转化“有的转”(成果供给)、“有人转”(专业队伍)、“有地转”(转化平台)、“转得顺”(转化机制),不断构建覆盖转化全流程全链条的服务体系,知识产权运营和专利转化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近年来,学校科研处一方面积极推进校地、校企和校校合作,另一方面搭建转化平台,完善企业技术需求和学校可转化科技成果的双向信息库,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在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技术合作、产学研成果转化等多领域开展战略性合作,实现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地对接和成果转化效益的共享。

 

张少华在湖南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暨科技奖励大会现场

在此基础上,学校瞄准区域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在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网络安全、生态环境、数字遗产保护、现代农业、生物药物、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前瞻项目,不断完善成果链条和技术集成程度,增加专利成果转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已在绿色化工、生物药物、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创意利用服务、功能材料与网络空间信息安全智能集成应用等领域形成一批特色专利,形成了良好的引领示范效应。

探索科研育人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有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科研除了最终服务社会之外,还要反哺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科研处处长邓运员说。在学校发展的非凡十年中,科研处紧跟时代节拍,不断深化改革,全方位挖掘科研育人的要素,全面优化科研育人环节和程序,打造了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学校科研处一直以来不断强化“科研的核心是育人”的共同认知,把“深化改革、刚化规范、优化结构、强化绩效”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总要求,努力贯穿于教师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发挥科研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衡阳师范学院在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构建师生“同创”、产教“领创”的科研创新团队模式。学校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生物药物创新团队是贯彻该政策的典型。该团队始终秉持培养“思想靠得住、技术用得上” 的创新型人才的育人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研创新团队培育计划,以技术和产品吸引社会资源,搭建产学研融合发展平台。2016年以来,团队与多个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组建了“联合研究中心”“校企联合生物药研发实验室”等多个平台。校企联合开发了“华瑰”牌新型空气缓释消毒剂,在2019-2020期间抗击“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不仅在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方面成效显著,也为企业发展及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生物药物创新团队成员在实验室开展抗原制备实验

同时,学校科研处近年来重视学科竞赛,深入探索以赛促学、以赛育人,形成人才培养与学科竞赛的良性互动,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科研作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大型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邓运员介绍:“我们的学生在这些赛事中的参与度是很广泛的。除了学科竞赛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将科研项目的部分内容融入到毕业论文选题当中,使学生接触科研前沿,培养基本的科研素养。”

“十年来科研处取得的良好成绩,有三点成功经验值得坚持和发扬。一是坚守和传承红色师范初心,潜心研究与育人,坚持与学校发展同心同向,这是科研发展的精神支持和动力保证。二是坚持内涵式发展,注重内在品质和潜力挖掘,不断深化改革,激发科研活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这是科研工作的生命线。三是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的科研人才队伍,这是干事创业的根本。”邓运员在采访中表示。

“十四五”期间,学校科研处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创办师范大学目标,积极培育高水平团队,打造标志性成果,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产生更高质量的核心科研成果,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新闻链接:https://c.m.163.com/news/a/HNE9IO9K04369D91.html?spss=newsapp&spsnuid=rWc8M0uyARJOciklDp95hdCK977CmVx60eCfChwPRdg%3D&spsdevid=CQlhZjIxNTg0NGFmZGY3YmIxCXVua25vd24%253D&spsvid=MTYzOTAwODY4MzA4NV8xMzExMDY3NzlfNHN6eGJuekM%253D&spsshare=wx&spsts=1669795036097&spstoken=sAEsTgFQrMYN6%2B2tN2ICR2KZ7UyPgnqy1Cycm77J1yccwl5mZ8cXahMr%2Fb5SfHAMzLl22OvgP6rH3rAE5QH2PA%3D%3D&spssid=13edb4b04b51cce4ac03cc91134c64e1&spsw=1&isFromH5Share=article

Baidu
map